(292)国共内战第90章战略决战之北平投降(二)
大多数处长都赞成,只剩李文、石觉两个兵团的处长没有说话,此时见大家都盯着他们,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然后一人说道:“我们没有什么意见,我们只有一个要求,送我们回南京。”
大多数处长都赞成,只剩李文、石觉两个兵团的处长没有说话,此时见大家都盯着他们,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然后一人说道:“我们没有什么意见,我们只有一个要求,送我们回南京。”
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仅胡琏、孙元良幸免逃脱。
继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也先后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永城东北青龙集和陈官庄地区被歼,仅胡琏、孙元良幸免逃脱。
根据天津攻坚战作战方针,最终确定参战部队为第1纵队、第2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特种兵部队、第6纵队第17师、第12纵队第34师,共22个步兵师34万人。配属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
第二天,李弥把那个军官送到杜聿明处,并带有陈毅的一封信。陈毅的信中,起头写得很客气。但中间有些话,杜聿明认为是威胁,其中说到:“你为什么为四大家族服务,而不为人民服务?”
董明德见蒋介石的信在杜聿明的手里抖动了两下,便说道:“黄维兵团突围时也用了毒气弹,共军在广播中已提出了抗议,说放毒气弹是违反国际公法的。所以总统决定这次由空军进行投放,掩护你们突围!”
胡琏在双堆集眼见无法挽救战局,便决定再飞一趟南京,当面去向蒋介石讨要援军。12月7日,就在胡琏登上飞机之时,送行的黄维握住他的手,郑重地说道:“伯玉,你去了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
先说说马歇尔。1945年,中国处于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美国为了稳定其在华利益和亚洲战略部署,派马歇尔以特使身份来华调停国共内战。可这调停的过程,那叫一个曲折。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在改组问题上互不相让,马歇尔竟然让蒋介石保留部分共产党军队,
1948年6月,蒋介石为整合华中地区军事力量,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统辖豫鄂皖三省部队。在就职前夕,白崇禧曾对亲信说道:"蒋公此计,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我又不是三岁孩童,岂会任人摆布?"
判决一个月以后,12月21日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在东京巢鸭监狱被执行绞刑。行刑的时间从东京时间00时01分开始,到00时35分全部结束。在行刑之前,对执行时间一直严格保密,当时蹲守在东京巢鸭监狱外的新闻媒体此前也一直没法发现任何行刑迹象。
11月17日,司法院长居正在日记中记载道:上午在陈布雷先生治丧委员会讨论遗言应否发表时,反对发表的以为他的自杀给国民政府带来不良影响,留到相当时机再说。当晚,国民党中常会再三讨论,也有主张不发表的,因为邵力子力主发表,如不发表,就要退出治丧委员会。讨论结果,决
说句心里话,没人能想到,这种“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晚年会是这么个结局。马鸿逵撑着雨伞走在美国的街头,风衣下的背影瘦得让人心里发酸。他这一路,哪里像个昔日王爷,倒像个独自回家的老头。更讽刺的是,家里的事比外头的冷风还扎心:大房小妾都散了伙,孙子还给他一纸诉状,就
杜聿明经过反复推演,提出了自己设想的上、中、下三策,请顾祝同决定。杜聿明说道:"我认为这一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黄百韬坚守的程度如何,如能象潘裕昆守德惠、陈明仁守四平街那样地坚守,以这几日的攻击进度看,是可以解围的,这是上策。如黄百韬坚守不住,徐州尚能保全,这是
毛泽东并未留给别人太多解释的余地,这事他把话说得直白。他偏偏不在关键时刻绕弯子。1949年,四野开往广西。为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白崇禧强撑着最后的国民党防线,时局紧迫,军令如山倒?谁都在看他会怎么做。
白崇禧对解放军的作战规律很有“经验”,自称:“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对大别山的解放军采取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紧密配合的“总体战”。他先集中兵力攻占大别山东部核心地带,将刘邓大军击散,然后分区“清剿”,积极修复公路,架设通信网,择定战略要点构筑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新生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
为了表彰张灵甫“杀身成仁”的精神,蒋介石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了纪念碑,极为心痛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